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郭聪聪 北京报道
2025年上半年,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进程明显提速。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经梳理发现,作为外源性资本补充的核心工具,上半年中小银行“二永债” 发行规模达 1545.6 亿元,同比大幅增长 50%。
最新监管数据也反映出了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紧迫需求:截至3月末,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.7%,较上年末出现下滑。其中城商行、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.44%、12.96%,显著低于国有大行17.79%与股份行13.71%的水平。
业内人士对此分析称,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持续承压,一方面源于其业务扩张带来的资本消耗,另一方面则受制于其有限的资本补充渠道。
中小银行加速补血
在资本补充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,“二永债”已成为中小银行倚重的外源性资本补充工具。作为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的合称,“二永债”属于商业银行次级债范畴,是当前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重要渠道。
市场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“二永债”发行呈现明显扩容态势。据企业预警通统计,上半年全行业共发行52只“二永债”,合计规模达8125.6亿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3.4%。其中,中小银行表现尤为突出,共发行33只“二永债”,规模达1545.6亿元,同比大幅增长50%,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
从发行结构看,中小银行发行的二永债中,二级资本债规模为584.6亿元,永续债规模达961亿元。值得注意的是,其票面利率普遍维持在2.0%以上,最高达到3.49%,普遍高于国有大行发行利率水平,这一利差也反映出市场对不同资质银行的风险溢价要求。
从发行节奏看,中小银行 “二永债”发行呈现明显的加速态势。1月份仅发行1只30亿元的永续债;3 月“二永债”的发行规模增至 208.6 亿元;4月份达到558亿元的阶段性高点;5月份小幅回落至345亿元;6月份则以12只、404亿元的发行规模创下上半年单月新高。
在发行主体结构中,城商行在中小银行“二永债”发行中扮演了绝对主角。数据显示,上半年共有22家城商行成功发行“二永债”,合计规模达1481亿元,占中小银行发行总量的95.8%。
其中,江苏银行、北京银行、南京银行、杭州银行发行规模居前。具体来看,江苏银行共发行2只永续债,规模合计300亿元;南京银行发行1只二级资本债,规模110亿元;北京银行和杭州银行各发行1只永续债,规模均为100亿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四家头部城商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,南京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.89%,江苏银行为8.36%,北京银行为8.64%,杭州银行为9.01%,资本补充压力显而易见。
多家银行获批发行资本工具
随着建设银行、中国银行、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四家国有大行定向增发相继落地,合计超5000亿元的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已经完成,国有大行资本实力得到显著增强。相比之下,区域性中小银行面临更为迫切的资本补充需求,近期资本补充步伐明显加快。除已成功发行“二永债”的银行外,多家中小银行资本工具发行计划也相继获得监管批准。
6月18日晚,兰州银行公告称,该行获批发行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,获批后24个月内可自主决定发行时间、批次和规模。
6月17日,西安银行也获得陕西金融监管局批准,将发行不超过70亿元同类债券,同样给予了24个月的自主发行窗口。
6月13日,浙江金融监管局也发布批复,同意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发行不超过40亿元人民币的二级资本债。
面对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紧迫需求,招联首席研究员、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,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“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”,现阶段中小银行资本补充“嗷嗷待补”。
对此,董希淼表示,应加快建立支持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,拓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,创新资本工具,提高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能力,有效开展补充资本,特别是核心一级资本。他提出多项具体建议:拓宽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资本的范围,延长使用期限;特别国债按照“一行一策”原则,向重点城商行、农商行倾斜;适当优化股东资质条件,简化审批流程,支持中小银行引进合格股东进行定向增发或增资扩股;适度放宽准入条件,支持中小银行发行优先股、永续债、可转债、二级资本债等;同时加大力度支持更多优质中小银行优先上市,推动中小银行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、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服务好地方经济发展和中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。
发表评论
2025-07-01 23:54:33回复